以開啟佛智慧的生命境界擁抱對方以開啟佛智慧的生命境界擁抱對方 育哥2011/03/10 10:48:43 微風: 想請教一個問題,經常在家訪過程中聽到家訪對象說,我對學會很支持也很認同,但是對於參加活動卻沒有興趣,或是抱怨活動太多,請問該如何鼓勵他呢? 回覆: 這就好像釋尊時代二乘的弟子,雖認為師匠釋尊的悟達的確很偉大,但終究遙不可及,所以執著的修行他們認為的阿羅漢果(無生),如法華經第四品的經文:「不復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願追求佛所得到的無上悟達。二乘甚至對菩薩們以佛法為根本,為了眾生、社會的幸福和諧奮鬥,冷眼旁觀。 然而,佛終其一生五十年的化導,對這些二乘的弟子一個也不放棄的不斷給予真誠的化導。 這些頑固執著己見的二乘弟子最終於法華經第四品說道:「我等今日。聞佛音教。歡喜蹄躍。得未曾有。佛說聲聞。當得作佛。無上寶聚。不求自得。」 (我們今天聽聞了佛的教導,歡喜雀躍,到達了前所未有的境地。佛說,聲聞未來一定可以成佛。我們並未追求無上的寶聚,卻不求自得。(法華經智慧二P40)) 因此一切也是「動機」,有了「動機」再複雜的事也都能「甘之如飴」的接受。但是面對這樣的事情,自己的「動機」為何?卻是最為重要。 池田先生指導說: 「打開生命與智慧的關鍵,就在於「信」字。大聖人教示:「開者,信心之異名也。」《御義口傳》」 「『信解』?簡言之是『由衷瞭解』之意,要讓任何人都能瞭解。法華經所說的信仰正是如此,決不是要盲信。(法華經智慧二P39)」 依此指導: 首先要提升自己「慈悲的能量」來超越自己的「無奈感」,如佛般鍥而不捨給予對方關心照顧,擁有希望、歡喜的心堅持不懈,這即是真正的慈悲。(和您分享,這種能量很不可思議的,可以淨化自身污濁的宿命,超越生命中種種的苦難。) 其次為了對方,要「開」自己的智慧,以開啟佛智慧的生命境界擁抱對方,進而讓對方自動的將生命開啟。我們絕對要如法華經、日蓮大聖人、 池田 先生的教導,確信每人皆擁有「佛界」這樣莊嚴、美麗的生命,為此以「佛界」開啟「佛界」,以彼此智慧的光彩互相照耀。 如佛的教導:菩薩道乃「自他共利」的修行。拋開此刻對他無奈的感覺,自己切身的、由衷的去觀察、感受到「妙法信仰」、「學會活動」種種的喜樂、意義、價值,不斷不斷的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和他分享,在此過程中不僅對方絕對會因此而成為妙法廣布的人才,自己也會獲得無量的的功德利益。 在學會中任何一位令人尊敬的前輩,一定都是這樣實踐過來的。如果您能以這樣的明朗、慈愛、不懈的來面對、照顧您所拜訪的這些對象,深信您一定也會一樣成為令人敬愛的前輩。 最後,可參閱2011年3月11日 的和樂新聞,第五頁 池田 先生的指導。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g21282 的頭像
    gg21282

    輕隔間

    gg212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